掌握一門語言的基本思路

語言學習是一個長期而系統的過程,但掌握正確的學習思路可以讓我們事半功倍。我們將從文字系統的本質談起,幫助大家釐清語言的構成與學習順序,從而更高效地掌握一門語言。本文的內容主要以英語學習為核心展開。

什麼是表音文字?什麼是表意文字?

在開始學習一門語言之前,瞭解該語言的文字系統非常重要。文字大致可以分為表音文字表意文字兩種。

  • 表音文字(Phonograms):這種文字系統以記錄“發音”為主,每個字母或符號代表一個音素或音節。典型的例子包括英語、日語的假名、韓語、法語等。學習這類語言時,掌握髮音規則能夠快速進行拼讀和認字。
  • 表意文字(Logograms):這種系統的文字以表達“意義”為主,一個字往往對應一個完整的概念或詞。漢字常被認為是表意文字的代表,但實際上漢字中有大量的形聲字,是由“形”與“聲”組合而成,具有表音與表意的雙重屬性,因此嚴格意義上說漢字並非完全的表意文字。目前幾乎沒有仍在使用且完全由表意符號構成的文字系統,歷史上如古埃及象形文字和蘇美爾楔形文字等曾包含大量表意元素。學習這類文字時,記憶文字與其含義的對應關係仍然是關鍵。

英語是一種典型的表音文字,它的書寫系統由26個字母組成,基本上每個單詞的拼寫都與其發音有一定對應關係。雖然由於歷史演變,英語的拼寫和發音並非總是一一對應(如“knife”、“thought”等單詞中的部分字母並不發音),但大多數情況下,瞭解字母和字母組合的發音規律(如ph 發 F 音,tion 讀作 SH AH N)仍然對單詞的拼讀、記憶和聽力有重要幫助。學習英語時,熟悉音素和拼讀規則,是提升聽說讀寫能力的關鍵第一步。

從聽說開始學習,而不是從讀寫開始

很多人學習語言時習慣從“背單詞、記語法、練寫作”開始,但這並不是最自然、也不是最有效的路徑。回顧我們母語的學習過程,不難發現:我們總是先聽、再模仿復讀、在嘗試自我表達來說出口,最後才學會讀寫。

  • 尤其是像英語這樣的表音文字,聽力和模仿才是學習的第一步:語言的本質是交流,語音是最原始的載體。迴歸母語學習的過程,透過聽別人說話,模仿別人的臺詞,我們可以培養語感,建立基本的表達能力。
  • 嘗試自我表達:在聽和模仿的基礎上,嘗試自己說出想說的內容,是語言內化的重要一步。此時,不必過度關注語法是否準確,而是注重表達的流暢性與自然性。
  • 讀寫作為後續補充:當我們對語言有了一定的聽說能力,再轉入讀寫的學習,能更加理解文字背後的語音和語義對應關係,也能更容易地記憶詞彙與結構。

做題不是學語言

學習語言不是翻譯、做題,學習語言需要的模仿、運用。填空、連線都不是學習語言,做再多的填空題、連線題也說不出流利的英語。對話交流、聽故事、講故事、閱讀、寫作、辯論才是學習語言真正需要做的事情。